农历鬼月即将到来,台湾近日也掀起一股「殭尸潮」。法国第四大的凯布朗利博物馆(Musee du Quai Branly, Paris)于2018年推出的「亚洲的地狱与幽魂」特展,现正在台南美术馆巡迴展览。其中,最引人瞩目的三具殭尸便是亚洲文化中对于死后未知世界的恐惧与想像,进而延伸塑造而成的经典作品。
殭尸,也有属于它的歷史与传说!
殭尸到底从哪儿冒出来?
二十世纪80至90年代初,可说是香港电影界的殭尸盛世,一部部惊悚又不失幽默的殭尸电影,如:《殭尸先生》、《一眉道人》、《殭尸家族》等,身穿清代官员服饰的一具具殭尸,面部腐朽,双腿併拢,两手平伸,向前跳跃,几乎是我们最孰悉的殭尸形象。
然而,现今的殭尸形象是明、清文人笔下描绘出来的模样,与千年前所指的殭尸意义仍有些许不同。致力于渔夫口述史及民间妖怪故事採集的文化研究者盛文强甫出版新书《逐妖书:殭尸、海怪、虎外婆……怪奇玄幻的百妖物语》中提到《史记,淮南衡山列传》曾描述「僵尸千里,流血顷亩」,《水经注》也写道:「僵尸倚窟,枯骨尚全,唯无肤髮而已,当是数百年遗骸矣。」史书中提到殭尸的本意仅指死尸。
另外,《山海经》、《诗经》、《子不语》等古籍记载的「刑天」、「贰负之臣」、「旱魃」等死而不僵的古尸,据《永乐大典》:「古人立尸之意甚高,祭祀而立尸。」这些古尸大多基于上古祭祀仪式的一部分,用以追忆祖先,威吓仇敌或惩罚叛逆。这些神话传说残篇经过千百年歷史的转变重组,又产生了新的形象,一代一代地流传,成为今天熟知的「殭尸」样貌。
无法弯曲的膝盖 殭尸不能说的秘密
说到殭尸,最直接的印象就是只能双脚併拢,一步一步跳跃着前进。殭尸既然是已死之身,筋脉自然不通,所以称其为「殭」,有僵硬、僵直的意思,其膝盖不能弯折,所有和屈膝有关的动作都做不了,更无法像人一样走路或任意转弯。如果遇到殭尸,知道要怎么自保吗?最好的办法就是拐弯跑,或者爬到树上躲避。
殭尸无法屈膝的形象传到了清朝,间接成为清末官员对外国使节的一场误会。清朝来华的洋人外貌与东方人有所差距,被戏称为「番鬼」。乾隆五十八年(一九七三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希望与大清政府通商,觐见皇帝时却不愿行跪拜礼。清朝大臣们认为这些洋人并非不愿向皇帝下跪,而是他们的膝盖不能弯曲,与当时流传的殭尸故事如出一辙,坐实坊间流传的猜测。这些传闻甚至渐渐变成一种清人对洋人的认知。
鸦片战争爆发期间,林则徐曾上书道光皇帝,提出克敌制胜的秘诀,他认为如果洋人上岸,由于其全身裹缠,腰腿僵硬,一跌倒便不能起身,不但一个清朝士兵就可制伏多名敌军,甚至是一般平民百姓也有能力对敌人造成伤亡。
十九世纪中叶《伦敦新闻画报》里,有幅画像是中国人笔下的英国佬形象,完全是怪物造型,长着鸟嘴,浑身毛髮,嘴里会喷水,而且没有膝盖,腿是全直的,和林则徐奏折中描述的「浑身裹缠」说法一致。由此可见,清末的人们一度将英国人视为殭尸一样的怪物,这也是歷代殭尸故事的延续,只是这样的延续多少影响清末的局势,落入轻敌、不可復收的亡国之痛。
(本文摘自《逐妖书》/时报出版)
【内容简介】「齐天大圣」孙悟空的原型之一是水怪无支祁;苏东坡是「飞碟」目击者;猪八戒是猪妖界的一等高手;欢迎光临妖怪博物馆,颠覆你想像的另一个世界!
本书是一部关于中国古代传说轶事的集子,涉及妖怪的名目及习性,又有百余幅图像做为佐证,包括古墓壁画、敦煌经卷、刻本插图、桃花坞年画乃至国外书籍的插图等,为我们还原妖怪世界的一角。
搜罗久远的妖怪轶事,类似于一种拼图游戏,在残损的碎片中,復原整体的形貌。妖怪的世界自成体系,是对日常的超越,又是对日常的讽喻。作者的写作令遥远奇异的古代世界与今日的生活有了勾连,也有了对照,是我们认识传统,定义传统的一个崭新方式。
【作者简介】盛文强
一九八四年生于青岛,作家,海洋文化研究者。
大海对他有着强烈又神秘的诱惑力,他带着身上的冒险与探索因子,二○○八年底开始奔走于渤海、黄海、东海及南海,致力于渔夫口述史、海洋民间故事的採集整理,兼及海洋题材的跨文体写作实践。
着有《逐妖书:殭尸、海怪、虎外婆……怪奇玄幻的百妖物语》、《渔具列传》、《海怪简史》、《岛屿之书》等。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